东陆王朝国事录一卷:天德盛世

作者:始终如一

东陆王朝,位于赛瑞米林大陆的东方,东轮大陆北方与升阳皇国,艾丁王国接壤,由于海上贸易之路的通航,东陆王朝与既得利益的诸多国家皆通商友好,与赛瑞米林本土势力之一的辛纳克弗帝国关系尤为密切,关系匪浅。在天帝李治明的开明统治之下,东陆王朝欣欣向荣,国泰民安,四海夷服。

天德七年时间内一扫前朝颓势,官家整治朝廷,查补户籍,开放海禁等国策大大缓解了东陆王朝的财政赋税问题与朝廷混乱问题,为接下来的军队改革事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十六次与升阳的战役之后,官家明显的感觉到了三军之中莫名的败风陋俗,致使在与升阳的战事结束后,官家便着手开始了军队改革。

其一:将原本默认的将军私兵制废除,将其改为任命制交予兵部管理,以此来断绝将军拥兵自重的情况发生。

其二:将辅兵从主军之中调离出来,单独成为一军,并以军府屯驻的方式戍守边疆,闲时耕种,战时起戈

其三:将三军混乱繁杂的编制逐一废除,设立三军都督府,授予其统兵权,削弱了兵部实权的同时,加以抗衡。

依照这些改革难免会有地方抗命,将军不服之事,但在天帝禁军-虎卫军的血腥镇压下,便没了下文,改革得到顺利推行。

除此之外,官家去往蓬莱州巡视慰籍百姓时,便看到了诸国的船只,便突发奇想再设一部为商部,单独管理海上贸易之路的同时观研诸国船只建设海军以应对升阳国之利舰。

在数年后的又一次升阳冲突中,天帝李治明亲率三军于慧明滩大破升阳之陆军,海军则以轻帆袭扰升阳海军,以龙船堵住退路,最终一举歼灭了前来进犯的升阳大军,并一路横推至升阳京城,致使天皇彻底投降,沦为东陆之拥簇。

恢复太平年间后,官家勤办科举,广纳贤才,轻徭薄赋,顺兴商贸的执政统治之下,东陆繁荣昌盛之美名沿着海上贸易之路的航道影响诸国,促使了礼仪之邦,万国来朝的空前盛况。

这期间多数外来宗教引入东陆,如辛纳克弗国之圣帝教,迈加特之多神教,俄菲诺之创世教,索罗普之圣十字教,净空国之净空教等等...

龙神教讲究长生不死,得道成仙,自我修炼,济世救人等内修之道,而不参与世俗之争,致使东陆王朝对于外来宗教并无强烈的排斥之心,也因此只要朝堂上无宗教之语,民间和平,官家便不会理会任其野蛮生长。

天帝之妻,左思灵惠子,原为升阳国皇室之女,后升阳国战败便被天皇以归化礼送入天帝后宫之中,天帝见其温文尔雅,仙姿佚貌便将其纳为妻室,又因其善良温厚,恩惠世人,遂称‘广乐地后’

天德二十六年,平定完北方游牧后,天帝领百官与皇后一同游乐平阳湖,此时天帝与地后关系多有恋慕之色,溢于言表,随即天帝屏退下人,不顾虎卫军军将之劝阻,与地后乘一孤舟游湖中央,百官因雨雾看不见天帝地后二人,便只得大声呼唤,至一个半时辰后,百官哑口难言,两人才迟迟登上岸来,虎卫军见天帝神色萎靡,连忙询问发生何事,却不做一句回答,又见地后神态犹然,眉间舒展,却有些步伐紊乱,似是想到了什么般,便不在作语,仅仅是招呼虎卫军将行动不能的两人接回了天京。

天德二十七年六月,广乐地后产下一子,天帝取魁首,长久之意,为太子取名为李元祚

同年八月,靖海道净空教教徒暴动,私自藏匿兵器,并于暴动时残害诸教信徒,靖海道政安使抵御暴动被杀,然净空教徒势力愈演愈烈,至消息传入天京时,已然聚众八万有余,朝堂上下一片哗然,内阁上下一致对外,三军都督府诸将纷纷请求领兵镇压,随即天帝下令剿灭靖海道作乱妖众净空信徒,遂史称作‘靖海之乱’

天帝点兵,令开国功勋杨景康之孙,杨洪率左军,靖海及其周边郡县之府兵总计精锐九千人新勇一万两千人攻靖海首府,靖州,右军由陇干道持节使赵庭统领,以四千精锐一万八新勇镇守靖海入天京之要道,太行山。

中军,东陆王朝之精锐所在之军则交于天帝之弟,广陵王李贲统领,率除天京要防之驻军外的府兵总计两万精锐新勇三万自东风岭进入靖海境内,迎击叛军主力。

天帝经海上贸易之路的消息知晓净空之恐怖,因此不敢怠慢,往常若有逆臣谋反起义,一道之地可发兵精锐千人裹挟民众万人,此仅需军府府兵精锐三千即可镇压,但听闻净空仅以一道之地短短十几天内便发动信众八万有余,便摧毁了天帝心中的轻敌之意,遂三军并出,并以临近府道之府兵协同,力求一举击溃叛军。

天德二十八年三月大庆节,净空妖众平反,三军损失精锐5千,新勇三万有余,虽天德盛世稍有损失,但其盛况不衰,海上贸易之路为天帝的战后重建计划得到了充足的资金支柱,因此仅仅两年后,东陆便完全恢复到了原本叛乱前的繁荣盛世。

///

三军:自创,原本是指军阵之中的左中右三军,部队编制为:军万人-部五千人-曲千人-营两百五十人-队五十人-什十人-伍五人,我结合明五军都督府的一些资料,将其扩大化,京畿与周边府道由中军驻地,多以朝廷禁军与百战老兵构成,为东陆王朝之顶梁柱。沿海府道至南方各羁縻州为右军驻地,多以水军与归化蛮兵构成,但自天帝另立海军之后,水军便从中剥离,改为驻扎府兵与归化蛮兵构成,其军风彪悍,善战虎勇著称,是为东陆王朝之陷阵营。而左军为中军之中分离,驻守荒凉之地防范游牧之军,多以善马战,稳马弓著称,其多以归化游牧和驻扎府兵为主,经多年教化政策,使其不在以游牧自称而以东陆人自豪,有古之虎豹骑之风也,为三军之中流砥柱。

天京:东陆之首都,据天下之中,依于洛水,虚构

平阳湖:虚构地名,皇帝享乐游玩之地

李元祚:元,有居顶,第一之意,而祚字,通常与国同为一论,天帝取祚字即希望李元祚能与东陆王朝兴盛万年。

天德:虚构年号,作者脑袋一热想的

广乐:全称:广济乐民,虚构

地后:为符合天帝之妻位格,故而原创

政安使:作者虚构,为东陆王朝管理普通府道之行政长官,无军权,一般由都尉掌兵权,多为安民政策的推行者。

都尉:协助政安使进行城防的职位,有统兵权而无行政权,听从朝廷调任。

持节使:需要军府驻扎的府道之行政长官,无行政权,由知州进行管理,军饷朝廷分发,听中央调遣。

知州:府道为第三级行政区,州为第二级行政区,县城为第一级行政区,知州仍第二级行政区州之行政长官。

刺史:先帝所设州级行政区之军事长官,为持节使之下为替代。

广陵王:李贲之爵位,为祖上分封之八王其一,经六王谋反后,剩五王,皆以忠君著称。

精锐:大多为参与升阳战争,游牧袭扰,蛮兵叛乱的老兵,经验丰富。

新勇:自愿参军的乡勇,为东陆输送强而有力的新鲜血液。

蛮兵:南方丛林之中的蛮族之兵,凶悍勇武

游牧部族:原草原上的民族,后被天帝击溃整合进东陆王朝内,逐渐被教化同合,现被整合为漠北三姓,接受朝廷内迁,现大多位于祁河之南定居。

漠北三姓:逐渐东陆化的游牧部落,姓氏已然变为东陆姓,三姓分别为:拓跋,慕容,乞伏,多常见于左军名录中。

陷阵营:古之破阵之士,凶勇无比

虎豹骑:前朝精锐重骑,纵横南北

靖海道:东陆东方行政区划之内,诸府道之一,仍海上通商汇集之地,诸国之物在此买卖,鱼龙混杂。

构想设定:

经易使:商贸重地的行政长官,主要提供商路财富,无兵权。

镇守使:边攘地区的行政长官,但自从游牧,南蛮皆臣服于东陆后朝廷便减少了诸多镇守使编制,现仅存三位镇守使。

骁勇府正军:东陆步兵之府兵精锐,为三军支柱。

射声府正军:东陆弓弩手之府兵精锐,多以部署于军府,城防。

精骑府正军:东陆骑兵之府兵精锐,多用于野战,运动战。

团练民兵:顾名思义,各地州郡组织的民兵,日常担任巡逻,城防等事务。

卫畿禁军:虎卫军下辖,用以防卫京畿与维护城防,由精锐老兵选拔而成。

东陆王朝国事录二卷:东陆王朝官职表

天帝:天朝之皇帝也,统治万民,安邦兴国,并任龙神教之信仰领袖,天下之象征。

内阁:秘书机构辅佐天帝处理政务,一般由八人构成:两位文贤殿大学士,两位明华殿大学士,四位佐官,寻常事务将由内阁进行处理,而大事则由天帝进行直接管理。

文贤殿:两殿之一,多以储藏东陆经书,聚集能人志士为名

明华殿:两殿之一,重礼法,研习古法为名

大学士:大才问者被誉为大学士

佐官:辅佐官

七部:朝廷中枢,为治理天下之根本,为:兵部,吏部,礼部,户部,工部,刑部,商部,其中商部为是海上贸易之路开通后,由天帝李治明设立专门管理商道海运之事,研习船只等等。

七部掌书令:尚书一职,虚构名称

职官:公务员

地方行政:

民州:第二级行政区,朝廷所下地方权力之极限,当地设置知州进行管理。

军州:府兵驻扎之州级行政区,设立刺史督管,主要用于军事防备或戒严。

民府:第三级行政区,下属三至四个州,当地设立政安使进行管理。

军府:府兵驻扎之府道行政区,设立持节使督管,主要用于军事防备或戒严。

贸易重地:通常归类为民府,商贸交易频繁,因交通堵塞,鱼龙混杂,故朝廷设立经易使进行商贸管理。

边府:边攘关隘,府兵驻扎之府道行政区,设立镇守使督管,戍守边关。

监:优质矿场,牧场,秀林等,优质资源产地朝廷专门就此设立监官,单独管理这片区域。

外附国:外族朝贡国,朝廷保护而得其岁金

内藩国:东陆王朝初设八藩王,后经六王之乱,仅剩五位藩王:广陵王,平阳王,静昌王,章德王,宁灵王

三军都督府:

将军(往后逐渐低微):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四安将军、四平将军、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骠将军、车将军、卫将军

校尉:位次将军,军中中层军职,常伴前缀,如:进武校尉,平寇校尉等

郎:位次校尉,军中底层军职,常伴前缀,如:虎翅郎,武威郎等

团练使:民兵训练官